兰州鑫华阳商贸有限公司
电话:
手机:18919902222、13809317735
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环行西路6号五金二区3号楼1室
攀钢:十年创新磨一剑,钒钛之都迈上新征程 | ||
双击自动滚屏 | 发布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0/8/2 阅读:1559次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 | |
攀钢:十年创新磨一剑,钒钛之都迈上新征程 走过了10年的改革、转型和创新,如今,攀枝花这座金沙江畔的钢城已成为了中国的钒钛之都。面向未来,攀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。这个新起点来之不易:从“三块石头架口锅、帐篷搭在山窝窝,天作罗帐地是床,野菜盐巴下干粮”--攀枝花钢铁(集团)公司1965年开工时的真实写照;到20世纪90年代末,攀钢总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产能达到400万吨;近十年,经历了艰苦转型,攀钢已成为我国大、世界第二的产钒企业,我国大的钛原料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,重要的铁路用钢、无缝钢管及军工特钢配套生产基地。 这个新起点充满机遇与挑战:攀钢正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更高层次、更高水平、更为激烈的竞争,也将迎来世界经济复苏、我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。 回首往昔,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余自甦不胜感慨,当年富甲天下的四川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却是外国专家眼里的“呆矿”,经过多少年反复攻关创新,如今在攀钢人手里正变为一件件钢铁钒钛精品。 攀西地区钒资源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%以上。做大钒钛、做精钢铁、做好资源、做强企业,战略转型立足于此,攀钢的钒、钛产业也走出了一条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的创新之路。 令攀钢人难忘的是,1989年攀钢与美国人商谈国际钒市场价格,对方直言:“你们太小,没资格和我们谈。”;1999年初,国际著名微合金钢专家、被誉为世界“钒钢之父”的考辛斯基教授得知攀钢在研制氮化钒时说:“20年前,德国、前苏联都声称他们掌握了钒氮合金技术,而且搞出了性质相同的样品,但终没有实现批量生产。钒氮合金的工艺原则高中学生都会写出方程式来,但是具体的温度、时间、真空度不易掌握。如果攀钢实现了产业化,我就买你们的产品。” 当时,中国钒主要依靠进口,钒产品的生产技术控制在美国企业手里。有技术实力,才有市场地位,而关键技术没有人会提供,只能靠自己。 出路只有自主创新。2001年攀钢实施三期工程和重点技改项目,联合重组成立攀成钢、攀渝钛业和攀长钢;2006年开始实施“一四五”战略,启动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,进行二次创业。10年来,攀钢在钒产品领域集中资金、人才、设备,展开了一轮又一轮攻关和创新。攀钢研究院钒钛研究所副所长孙朝晖等技术人员经过一系列实验,大胆提出放弃美国人使用的真空法,改用更为经济的“连续式常压技术”,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。 终于,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打破国外垄断。目前,攀钢的钒氮合金生产能力达到年产2000吨,炉龄达到500余天。攀钢钒氮合金已占世界总产量的50%,钒制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80%,国际市场的20%以上。2009年,由于攀钢近年来钒产业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,成为全球的产钒企业。 随着攀钢钒氮合金产品销往美国、澳大利亚及欧洲市场,美国人垄断钒氮合金的梦想彻底破灭。中国的钒工业也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,攀钢成为名副其实的钒钛之都。 攀钢董事长樊政炜表示,攀钢始终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自主创新,牢固树立走科技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,为此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。 攀钢自主创新体系分为三个各司其职的“梯队”:国家级技术中心、公司级科技攻关队、厂矿技术工作队。国家技术中心研究重大长远的战略问题,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;科技攻关队开展近期应用研究,抓科技成果转化;厂矿技术工作队围绕本单位的技术应用,开发短、平、快实用技术。 三大“梯队”汇集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万余人,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、国家级专家22人、省级专家15人。清华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成为攀钢的技术“同盟”。 据统计,截至目前,攀钢自主创新能力进入中央直属企业20强,“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开发”研究课题列入国家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项目;三氧化二钒、高钒铁、微细粒级钛精矿回收等生产技术国内首创、世界领先;氯化法钛白粉技术国内唯一。 创新、升级让攀钢的未来蓝图清晰可见,樊政炜说,国家已经批复同意鞍钢与攀钢联合重组,攀钢将抓住机遇,力争一年一小变、三年一大变,到“十二五”中后期基本完成二次创业。其中,钒资源利用率达到72%,钛资源利用率达到45%;钒产业规模和技术做到世界,钛产业品种规模做到中国 攀钢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嘹亮的号角中又开始了新的征程
友情链接: | ||
|